摘要:恶性肿瘤作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已被纳入国家“四大慢病”防控体系。提升恶性肿瘤的预防能力,夯实基础研究,完善早筛、早诊、早治体系,提高五年生存率及临床治愈率,既是我国医学界亟待突破的科学问题,更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实践路径。 国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立足国情和癌症流行趋势,制定了一系列系统性防治策略,相关学术组织持续颁布并更新规范化诊疗指南。历经数十年发展,我国在食管癌、胃癌及结直肠癌防治领域取得显著成效:部分癌种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患者生存率持续改善。然而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消化道肿瘤防治仍面临特殊挑战——食管癌和胃癌发病率持续处于全球高位,结直肠癌发病率呈现逐年攀升态势。当前制约防治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突出体现在基础研究创新不足、高新技术临床应用滞后、基层诊疗同质化程度偏低、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待完善等方面。如何通过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聚焦重点,瞄准难点,解决堵点,是提高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防治效果的关键环节。 在此背景下,藉“2025消化道癌早筛、早诊、早治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召开之际,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消化内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及免疫与炎症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数十名著名专家,通过循证研究系统梳理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防治体系的现存短板。聚焦食管癌、胃癌及结直肠癌防治全链条,从筛查策略优化、诊疗技术革新、质控体系完善等维度形成具有临床推广价值的建议。本建议经过多轮专家论证和修订,旨在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科学指引,以期推进我国消化道肿瘤诊疗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切实增进全民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