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42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述评
    • 减重国策背景下消化内镜减重应该怎么做

      2025, 42(7):505-508. DOI: 10.3760/cma.j.cn321463-20250324-00126

      摘要 (2) HTML (2) PDF 3.28 M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肥胖是威胁民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日趋严峻,全民减重现已成为一项国家级的战略方案。消化内镜减重作为一项新兴减重学科,以创伤小、恢复快、可逆性好、可接受度高等优势成为了减重治疗的重要方案。在减重国策的背景下,消化内镜减重需明确定位、严格把控指征、强化减重多学科全周期管理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做好减重工作。

      • 0+1
      • 1+1
      • 2+1
    • >共识与指南
    • 内镜下十二指肠-空肠旁路套管置入术减重专家建议(2025版)

      2025, 42(7):509-512. DOI: 10.3760/cma.j.cn321463-20250221-00077

      摘要 (3) HTML (0) PDF 2.86 M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内镜下十二指肠-空肠旁路套管置入术(endoscopic duodenal‑jejunal bypass liner implantation,EDJBLI)是一种微创减重治疗技术,其减重原理与外科减重代谢手术相似,可通过限制营养吸收及调节胃肠激素分泌实现体重控制。鉴于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该技术的专家共识或指南,故基于现有的临床证据制定此专家建议,系统阐述该项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规范、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及并发症防治要点,旨在为国内规范开展此项治疗提供指导和临床实践参考。

      • 0+1
    • >菁英论坛
    • 单人操作胆胰管子镜的使用技巧及注意事项(含视频)

      2025, 42(7):513-516. DOI: 10.3760/cma.j.cn321463-20231129-00510

      摘要 (0) HTML (1) PDF 2.5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胆胰管子镜作为胆胰疾病诊疗的重要工具,其单人操作技术对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精准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关于胆胰管子镜操作的临床经验,系统总结了胆胰管子镜的适应证、术前准备、操作技巧及术后管理。关键操作要点包括导丝辅助进镜、动态灌洗平衡胆胰管压力、狭窄病变的渐进式观察及直视下活检策略,同时,强调了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术中感染控制及术后充分引流等注意事项。旨在为胆胰管子镜的规范化应用提供实践参考,以优化临床诊疗流程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 0+1
      • 1+1
    • 消化道重建术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2025, 42(7):516-521. DOI: 10.3760/cma.j.cn321463-20240325-00065

      摘要 (0) HTML (1) PDF 3.21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消化道重建术后,由于输入襻的长度增加,使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操作变得复杂,成功率降低。气囊辅助式小肠镜、超声内镜和腹腔镜都被用于消化道重建术后的ERCP。小肠镜辅助ERCP被指南推荐为消化道重建术后ERCP的首选方法。而当小肠镜辅助ERCP失败时,超声内镜引导下的胆/胰管引流或腹腔镜辅助ERCP等技术则可作为二线方案。为总结消化道重建术后胆胰疾病诊疗工作和临床实践的进展,本文对消化道重建术后 ERCP 相关诊疗技术与策略作一综述。

      • 0+1
      • 1+1
    • 一种新型内镜中心智能转运系统

      2025, 42(7):522-526. DOI: 10.3760/cma.j.cn321463-20250429-00180

      摘要 (0) HTML (2) PDF 2.58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提升以及内镜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检查与治疗备受重视。诊疗量增加的同时,内镜中心医护人员面临着人力短缺、工作负荷过重等问题,对内镜中心的设计、建设、运行及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引入新型内镜中心智能转运系统(配备智能导引机器人、内镜转运机器人、自动对接机器人三大硬件以及智能调度系统、患者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实时监控与报警系统、智能化内镜中心管理系统五大软件),旨在提升内镜中心运行效率缓解医护人员人力短缺等问题。

      • 0+1
      • 1+1
      • 2+1
      • 3+1
      • 4+1
    • >论著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下胆管引流治疗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合并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预后研究

      2025, 42(7):527-531. DOI: 10.3760/cma.j.cn321463-20240604-00186

      摘要 (0) HTML (1) PDF 2.71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类固醇激素治疗前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下胆管引流治疗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 AIP)合并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23年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AIP合并梗阻性黄疸接受类固醇激素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激素治疗前是否行ERCP下胆管引流分为引流组与激素组,比较两组患者短期疗效、远期疗效、住院费用,并统计ERCP下胆管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9例患者,引流组32例,年龄(62.78±11.21)岁,住院时间为(10.38±4.56)d,住院费用为(34 816.57±11 688.85)元;激素组37例,年龄(55.41±2.15)岁,住院时间为(8.95±4.99)d,住院费用为(16 518.50±6 544.37)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P=0.219),引流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激素组(t=7.0,P<0.001)。引流组ERCP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 (8/32)。引流组治疗后1个月总胆红素[118.5(76.2,309.3) μmol/L比48.7(30.5,148.4) μmol/L,U=1 728.5,P<0.001]、直接胆红素水平[84.5(47.7,236.3) μmol/L比37.7(18.3,105.7) μmol/L,U=1 588.5,P=0.001]高于激素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低于激素组[74.0(46.5,110.5)U/L比143.0(51.0,253.5)U/L,U=769.0,P=0.006]。治疗后4个月及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患者中28.1%(9/32)复发,激素组患者中21.6%(8/37)复发,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P=0.266)。结论 ERCP下胆管引流治疗AIP合并梗阻性黄疸的远期疗效及复发率并无明显增益,反而增加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及医疗费用,确诊AIP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单纯使用激素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梗阻性黄疸;预后。

    • 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在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中的临床价值(含视频)

      2025, 42(7):532-538. DOI: 10.3760/cma.j.cn321463?20240324?00168

      摘要 (0) HTML (0) PDF 3.54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endoclip papillaplasty,ECPP)在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ERCP治疗的1 94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250例行ECPP者纳入ECPP组,以1∶1按年份分层抽样选取25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随访情况,最终ECPP组209例和对照组190例患者纳入分析。比较两组取石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取石成功率均为100.0%,ECPP组和对照组术中穿孔[0.5%(1/209)比1.1%(2/190),χ2=0.01, P=0.934]、术后高淀粉酶血症[21.5%(45/209)比17.4%(33/190),χ2=1.10,P=0.295]及ERCP术后胰腺炎[3.8%(8/209)比8.1%(9/190),χ2=0.20, P=0.653]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CPP组出血率[5.1%(11/209)比12.3%(23/190),χ2=5.98,P =0.014]、胆总管结石复发率[10.5%(22/209)比18.9%(36/190),χ2=5.68,P=0.017]均低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总管直径增加(OR=1.881,95%CI:1.101~3.213,P=0.021)是胆总管结石ERCP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而女性(OR=0.482,95%CI:0.266~0.875,P=0.016)及ECPP(OR=0.497,95%CI:0.278~0.887,P=0.018)是ERCP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 ECPP能有效降低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及出血风险。ECPP和女性是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保护因素,胆总管直径增加为危险因素。

      • 0+1
      • 1+1
      • 2+1
    • 胆总管结石网篮取石后生理盐水冲洗与网篮联合球囊取石的疗效对比

      2025, 42(7):539-544. DOI: 10.3760/cma.j.cn321463-20240318-00060

      摘要 (2) HTML (0) PDF 3.49 M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网篮取石后生理盐水冲洗与网篮取石后联合球囊清除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因胆总管结石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治疗的76例患者资料,其中网篮取石后行生理盐水胆道冲洗(盐水组)30例,网篮联合球囊取石(球囊组)46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花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盐水组及球囊组取石成功率均为100.0%,盐水组手术时间短于球囊组[20.0(16.0,27.5)min比29.0(22.0,33.3)min,Z=-2.88,P=0.004]。盐水组手术费用少于球囊组[13 466.5(13 318.0,13 784.0)元比16 209.0(15 989.0,16 327.8)元,Z=-6.37,P<0.001]。两组在术后发热、胆管炎、胰腺炎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网篮合并球囊取石,网篮取石后行生理盐水胆道冲洗能够在保证手术成功率前提下,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花费。

      • 0+1
      • 1+1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切除术的长期预后及不完全切除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5, 42(7):545-551. DOI: 10.3760/cma.j.cn321463-20250109-00447

      摘要 (0) HTML (0) PDF 2.9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endoscopic papillectomy,EP)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腺瘤的长期预后及不完全切除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EP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瘤的18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切缘状态,分为完全切除组(术后切缘阴性)和不完全切除组(术后切缘阳性或不确定),比较两组的复发率,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不完全切除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的180例患者中完全切除患者137例,不完全切除患者43例。统计发现不完全切除组复发率显著高于完全切除组(30.2%比15.3%,χ²=4.75,P=0.02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度上皮内瘤变是不完全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3,95%CI:1.12~5.26,P=0.024)。结论 EP术后不完全切除的患者在长期随访中复发风险较高,而高度上皮内瘤变是不完全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术后切缘阳性或不确定的患者,建议加强随访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降低复发的风险。

      • 0+1
    • 内镜下治疗浅表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腺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5, 42(7):552-558. DOI: 10.3760/cma.j.cn321463-20240626-00168

      摘要 (1) HTML (1) PDF 4.44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内镜下治疗浅表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内镜诊断为浅表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腺瘤并接受内镜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评估总体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以及并发症、复发情况,并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组(n=46)、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组(n=16)、改良ESD(ESD with snare, ESD‑S)组(n=24),比较3组患者的操作时间、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等。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6例患者,内镜下十二指肠病变总体整块切除率87.2%(75/86)、完整切除率86.0%(74/86),围手术期无迟发性出血发生;2例患者出现术中穿孔,经保守治疗好转;4例患者出现迟发性穿孔,其中3例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好转,1例经保守治疗好转。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经再次内镜治疗后随访未再复发。EMR组、ESD‑S组和ESD组的操作时间分别为4(1~36)min、25(5~190)min、46(5~150)min,3组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49.892,P<0.001)。EMR组、ESD‑S组和ESD组的整块切除率分别为80.4%(37/46)、91.7%(22/24)和100.0%(16/16),完全切除率分别为80.4%(37/46)、91.7%(22/24)和93.8%(15/16)。结论 内镜治疗浅表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腺瘤安全有效,除传统EMR和ESD外,ESD‑S也是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腺瘤内镜治疗的有效术式。

      • 0+1
      • 1+1
      • 2+1
      • 3+1
    • 露出型贲门腺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研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025, 42(7):559-564. DOI: 10.3760/cma.j.cn321463-20240812-00194

      摘要 (3) HTML (0) PDF 3.19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露出型贲门腺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收入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发现露出型贲门腺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收入观察组,同期胃镜检查未发现露出型贲门腺但符合纳入标准的收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因素及内镜下因素,分析露出型贲门腺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结果 20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31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体重指数、腰围、吸烟、饮酒、饮茶、饮咖啡、喜食刺激性食物、睡姿、服用钙离子拮抗剂、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P=0.012,OR=1.070,95%CI:1.015~1.129)、饮酒(P=0.003,OR=2.166,95%CI:1.293~3.631)、喜食刺激性食物(P=0.048,OR=1.611,95%CI:1.004~2.582)、右侧卧睡姿(P<0.001,OR=3.219,95%CI:1.696~6.108)、服用钙离子拮抗剂(P<0.001,OR=3.871,95%CI:2.263~6.621)、幽门螺杆菌感染(P<0.001,OR=3.512,95%CI:1.953~6.317)、胃食管反流病(P<0.001,OR=2.905,95%CI:1.829~4.613)是露出型贲门腺的危险因素。结论 露出型贲门腺与胃食管反流病存在相关性。腰围、饮酒、刺激性食物、右侧卧睡姿、钙离子拮抗剂、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露出型贲门腺的独立危险因素。

      • 0+1
    • 超声内镜引导下食管外侧支静脉穿刺组织胶选择性封闭术治疗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的有效性(含视频)

      2025, 42(7):565-568. DOI: 10.3760/cma.j.cn321463-20240624-00212

      摘要 (0) HTML (0) PDF 3.02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食管外侧支静脉穿刺组织胶选择性封闭术治疗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行超声内镜引导下食管外侧支静脉穿刺组织胶选择性封闭术(治疗组,n=40)或常规内镜下组织胶治疗(对照组,n=46)的86例患者资料。比较两组重度静脉曲张患者占比下降情况、术中组织胶用量、穿刺静脉次数及半年再出血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常规、肝肾功能、重度静脉曲张占比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重度静脉曲张占比90.0%(36/40),治疗后占比12.5%(5/40),重度静脉曲张的比例下降77.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重度静脉曲张占比89.1%(41/46),治疗后占比43.5%(20/46),重度静脉曲张的比例下降45.6%,治疗组比对照组患者重度静脉曲张的比例下降更多(χ2=13.86,P<0.001)。治疗组中位组织胶应用的量明显更少(2.5 mL 比 3.0 mL,Z=-3.55,P<0.001),中位穿刺静脉次数明显更少(2次比6次,Z=-7.10,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半年内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5/40)比10.9%(5/46),χ2=0.06,P=0.814]。结论 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超声内镜引导下食管外侧支静脉穿刺组织胶选择性封闭术比常规内镜下治疗效果更好,应用组织胶量更少,值得推广应用。

      • 0+1
    • >短篇论著
    • 超声内镜引导下弹簧圈联合组织胶栓塞治疗腹腔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初步应用(含视频)

      2025, 42(7):569-572. DOI: 10.3760/cma.j.cn321463-20250428-00175

      摘要 (2) HTML (0) PDF 3.56 M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超声内镜(ultrasound endoscopy,EUS)引导下弹簧圈联合组织胶栓塞术治疗腹腔动脉假性动脉瘤(visceral arterial pseudoaneurysm,VAP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2024年6月至2025年3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镜中心采用该治疗方法的4例VAPA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成功率、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费用、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手术成功率为100%,栓塞操作时间为100~260 s,4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栓塞费用为0.76~1.36万元,术后住院天数为2~3 d。4例患者术后随访2~11个月,均无VAPA复发。研究初步认为,EUS引导下VAPA弹簧圈联合组织胶栓塞术是一种可行、安全的治疗新手段,因其无辐射、低创伤、操作时间短、花费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0+1
      • 1+1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改良活检钳在疑似胆管恶性狭窄中的诊断价值(含视频)

      2025, 42(7):572-576. DOI: 10.3760/cma.j.cn321463-20240911-00238

      摘要 (0) HTML (0) PDF 3.80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ERCP)联合改良活检钳取检在疑似肝外胆管恶性狭窄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将2017年1月至2023年4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72例疑似肝外胆管恶性狭窄行改良活检钳ERCP取检的患者作为改良组,同时期61例常规活检钳ERCP取检的患者为对照组。术中明确狭窄部位且通过活检获得有效的病理组织,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回访确定肿瘤良恶性质,对比两组活检方法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两组夹取组织块成功率为100.00%,得到组织学诊断,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改良组最终诊断为恶性67例,良性5例;对照组恶性58例,良性3例。改良组诊断胆管恶性狭窄敏感度为79.10%(54/67),对照组诊断胆管恶性狭窄敏感度为60.34%(35/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8,P=0.013)。两组取检方法诊断胆管恶性狭窄的特异度均为100.00%。因此,应用ERCP联合改良活检钳活检诊断肝外胆管恶性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 0+1
      • 1+1
    • >病例报道
    • 超声内镜定位下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1例

      2025, 42(7):577-578. DOI: 10.3760/cma.j.cn321463-20240229-00095

      摘要 (0) HTML (1) PDF 3.11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狭窄的防治一直是临床难题。本文报道了1例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难治性狭窄的内镜治疗,术中使用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估和定位食管瘢痕狭窄预切开处,小切开后联合球囊逐级扩张治疗,术后半个月胃镜复查并行二次球囊扩张,之后随访12个月,胃镜均可顺利通过狭窄段,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

      • 0+1
    • 经胆囊穿刺引流管会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消化道重建术后胆道结石并梗阻1例(含视频)

      2025, 42(7):579-580. DOI: 10.3760/cma.j.cn321463-20240819-00329

      摘要 (0) HTML (0) PDF 2.99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1例通过胆囊穿刺引流管会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治疗消化道重建术后的胆道结石并梗阻,结合其诊疗过程,分析该技术特点及难点,为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的ERCP困难插管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 0+1
      • 1+1
    • >综述
    • 单人操作直视电子胆道镜在胆囊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2025, 42(7):581-585. DOI: 10.3760/cma.j.cn321463-20240626-00263

      摘要 (1) HTML (1) PDF 2.94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随着胆道镜的不断发展,单人操作直视电子胆道镜已成为诊治胆胰管疾病的重要工具,并有学者尝试应用于诊治胆囊疾病。本文从胆道镜的发展历程及胆道镜在胆囊疾病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展望,以期为单人操作直视电子胆道镜在胆囊疾病中的开展提供参考。

您是第位访问者

通信地址:南京市鼓楼区紫竹林3号《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部   邮编:210003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