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出版日期: 2025-07-28 ,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胃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标本亚甲蓝染色结合透光方法(以下简称透光染色法)在内镜-病理对照观察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8月胃早癌ESD标本75例,通过透光染色法取材,即同一名医生先后进行传统方法及透光染色法观察,对比两种方法对病变边界线(demarcation line, DL)、不规则微血管结构(irregular microvascular pattern, IMVP)及不规则表面微结构(irregular microsurface pattern, IMSP)的显示情况及不同组织学类型间差异。进一步,以88例传统方法取材病理结果为对照,分析切缘阳性率、未分化癌成分发现率、多灶病变发现率及淋巴管血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 LVI)检出率之间是否有异。结果 透光染色法显示DL优于传统方法(96.0%,72.0%) ,P <0.01;透光染色法89.3%显示IMVP(67/75)、100%显示IMSP(75/75),而传统方法无法查见IMVP及IMSP。以病变谱系图为标准,分化型、未分化型及混合型之间显示内镜下病变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89.1%、50%、77.8%,P =0.101)。与88例传统方法取材病例相比,透光染色法可提高未分化成分发现率、减少切缘假阳性率(P=0.026、P=0.032),但多灶病变发现率及LVI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透光染色法是内镜-病理沟通的桥梁,通过显示病变DL、IMVP及IMSP,提高病理医生取材过程中对病变的识别,更易发现未分化癌、减少切缘假阳性,验证内镜医生对病变性质及边界判断的准确性,提高内镜-病理点对点对照观察效率。